時間:2016-05-09 來源: 責任編輯:xzw
菲律賓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侵占中國南海島礁以來,不斷通過將南海爭端國際化、司法化、民事化、軍事化等手段,進一步擴大南海爭端事態(tài)。7月24日,菲律賓一些民間團體和個人發(fā)動以抗議中國“掠奪菲律賓島礁”為目的的反華示威抗議活動,這是菲方對于中菲南海爭端所采取的最新對策。去年5月,中菲黃巖島摩擦最激烈時,菲律賓的一些民間團體也曾組織過類似的全球示威,但最終參與者寥寥,也并未達到預期效果。相比之下,此次菲方的行為與近期南海仲裁案緊密相連,此舉可以看作是對7月11日南海仲裁案開始審議的一次“聲援”。菲方單方面將南海爭端提交國際仲裁,為中菲兩國通過雙邊協(xié)商解決南海問題制造了新障礙。
南海問題“司法化”
所謂南海問題,主要包括南沙島礁領土主權(quán)爭議及海域劃界爭議,從性質(zhì)上看,南海劃界爭議是《聯(lián)合國海洋法公約》(以下稱《公約》)生效后帶來的新問題,而南海島礁主權(quán)爭議則是20世紀70年代后,由于經(jīng)濟、能源、政治等多種因素,由我周邊海上鄰國單方面挑起的爭端,是一種赤裸裸的侵占行為。去年4月以來的中菲兩國黃巖島對峙,可以看作是近年來南海爭端中最嚴峻、最接近危機的摩擦事件;隨著中菲南海爭議的升級,菲律賓不顧中方的反對,單方面推進南海爭端“司法化”進程。今年1月22日,菲律賓依據(jù)《公約》第287條和附件七請求組成仲裁法庭,強制裁決中菲南海爭議。5月,國際海洋法法庭庭長柳井俊二任命了5名仲裁員;7月11日,仲裁庭舉行了首次會議。
從菲律賓訴狀內(nèi)容上看,主要包括三項仲裁請求:一是請求仲裁庭宣布中國基于“九段線”的權(quán)利主張不符合《公約》規(guī)定;二是請求仲裁庭確定中國占領的某些海上地物如美濟礁、西門礁、南薰礁和渚碧礁等島礁的法律屬性;三是請求仲裁庭確認菲律賓能夠行使和享有《公約》中所確定的其專屬經(jīng)濟區(qū)和大陸架之內(nèi)及以外的權(quán)利。
綜觀菲方的仲裁訴求,無論是南海九段線的法律性質(zhì),還是所謂“爭議島礁”的法律屬性都劍指我國的南海權(quán)益,其實質(zhì)都是在挑戰(zhàn)我國在南海享有的主權(quán)和主權(quán)權(quán)利。
南海問題“司法化”是菲律賓無事生非之舉
南海問題的“司法化”是指用法律手段解決南海糾紛的一種發(fā)展趨勢,是南海爭端國際化進一步深化的必然結(jié)果。其實早在1999年菲律賓總統(tǒng)埃斯特拉達就提出就美濟礁問題提交國際海洋法法庭的設想。近幾年,菲方更是變本加厲,不斷強化在非法侵占島礁上的“實際控制”,采取無事生非、混淆視聽的伎倆肆意進一步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,企圖借助司法外力來強化自身缺乏正當性的主張。
借助國際仲裁手段將南海問題徹底國際化。菲律賓一直期待著將南海問題徹底國際化,其目的是想對國際社會宣示,它對我南海被占島礁擁有主權(quán),這樣便可爭取到一部分國家的支持。仲裁一直是解決國際爭端的重要方法,菲律賓企圖借此司法化手段,進一步使南海問題國際化,借此繼續(xù)向中國施壓。
借助仲裁獲得美國等重要國際行為體在南海問題上的支持。中國在黃巖島對峙事件中堅定維護領土主權(quán)的立場讓菲律賓急于尋求盟友的幫助。正如菲國防部長加斯明指出的那樣:“在這個問題上,我們不能單打獨斗,我們需要結(jié)成聯(lián)盟?!睙o獨有偶,在菲律賓提出仲裁案后的第一時間,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就迫不及待地對該事件表態(tài),稱中國應同意通過國際仲裁解決與菲律賓的南海糾紛,以避免兩國長期的紛爭演變成危機。而相反的是,美國對菲律賓這個小盟友的偏袒才是引發(fā)地區(qū)危機的不安定因素。據(jù)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7月15日報道,今年訪問菲律賓的美國軍方艦只已經(jīng)超過100艘,幾乎是去年全年到訪數(shù)量的兩倍,菲方也撥款2.3億美元修繕蘇比克基地,以便于美軍戰(zhàn)艦和飛機停靠。除此之外,日本也是積極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的重要推手,正如6月日本防務大臣小野寺五典訪菲時指出的那樣,日本在東海面臨與南海同樣的困境,日本將與菲合作保護島嶼海權(quán),日本承諾將在今后一兩年間向菲捐贈10艘新型海岸警衛(wèi)隊快艇??梢姡坡少e通過南海問題司法化途徑拉攏美、日等盟友的企圖已初見成效。
菲律賓通過將南海問題司法化,營造不利于中國的輿論氛圍。領土主權(quán)糾紛應依據(jù)國際法領土取得理論確定其歸屬,而不是由《公約》來判定?!豆s》也沒有判定島嶼主權(quán)歸屬的功能。菲律賓仲裁請求雖然有意識地避開領土糾紛,但無論是九段線還是島礁法律地位或是菲律賓在南海專屬經(jīng)濟區(qū)和大陸架的權(quán)利,都明確涉及我國在南沙島礁主權(quán),不能適用《公約》的爭端解決機制。菲方本身也十分清楚利用國際仲裁的方法解決南海爭端是不現(xiàn)實的,菲律賓此舉更多的是一種戰(zhàn)略上的考量和政治上的炒作,企圖造成中國挑戰(zhàn)國際規(guī)則的假象,在國際社會營造不利于中國的輿論氛圍,從而通過國際仲裁否定南海九段線的合法性,確認黃巖島是中菲之間的爭議島嶼,黃巖島12海里外海域?qū)儆诜茖俳?jīng)濟區(qū)與大陸架,以達到與周邊聲索國“合法”開發(fā)我國九段線內(nèi)海域資源的目的。
中國的立場態(tài)度及應對
對于南海爭端,我國一貫的立場和態(tài)度是運用政治談判對話的方法,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依據(jù)國際法,包括《公約》以和平方式解決,以增進互信、推進合作來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(wěn)定。面對菲律賓通過南海司法化來抹黑中國的做法,我們應在以下幾方面作出應對。
首先,我方在國際社會必須表明基本立場,即法律途徑解決爭端應當以自愿為前提。我國已根據(jù)《公約》作出聲明,對島嶼主權(quán)、海域劃界、軍事活動等事項不接受國際法院、國際海洋法法庭、國際仲裁法庭或特別仲裁法庭的強制管轄,我國有充分的法律依據(jù)不參與任何涉及南海島礁領土主權(quán)和海域劃界等的司法程序。堅持通過雙邊談判、對話、外交方法解決爭端。
其次,通過加強東盟合作機制、開展南海低敏感領域合作、落實《南海各方行為宣言》等多種渠道打開與菲方對話大門。根據(jù)《公約》第298條規(guī)定,締約國只有在“用盡一切政治、外交手段”還不能解決爭端,才符合提起第三方強制程序的前提條件,鑒此,菲方在仲裁申請中明確指出,菲方已經(jīng)做到“用盡一切政治、外交手段”,但事實證明,我國一直積極主動地主張通過多渠道的對話解決南海爭議,一直盡一切努力爭取在諸多方面與菲方達成臨時性安排,是菲方對我們的誠意置之不理、視而不見,對此,我們可以通過加強中國東盟合作機制,同東盟國家共同推動全面落實《南海各方行為宣言》,推進南海務實合作,大力開展海洋環(huán)保、海洋科學研究、海上航行和交通安全、搜尋與救助、打擊跨國犯罪等低敏感領域的合作開啟中菲對話,努力增進互信,為解決更困難的問題創(chuàng)造條件。
此外,中國應進一步深化對九段線的研究,在既有的法律主張基礎上,進一步鞏固有利于我國的法律和事實。我們已有充分的理由證明我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(quán)主張,對此相關部門在做好輿論宣傳的基礎上,還應從歷史淵源、客觀現(xiàn)實、未來趨勢中深入研究南海問題的歷史依據(jù)和國際條約和文件的相關規(guī)定、相似案例及菲律賓所有海洋權(quán)益主張及其立場,及時應對可能涉及的諸多法律問題,做好準備。
菲律賓推動的南海爭端司法化蓄謀已久,但這一做法既不能從本質(zhì)上改變菲律賓南海主張的非法性,也無法否定中國主張的合法性。南海問題并不可怕,我國反對把南海問題多邊化、司法化,主張有關國家通過談判方式增進互信,維護南海的穩(wěn)定,實現(xiàn)共贏?!?/span>
盧芳華:華北科技學院講師,法學博士